面對新機遇、新挑戰,如何貫徹黨中央、國務院決策部署,落實省、市委全會精神,按照省、市委經濟工作會議部署,在加快建設經濟強市、美麗沙河上邁出更加堅實的步伐?近日,沙河市委書記戎華奎接受了本報記者采訪。
記者:今年是全面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開局之年,做好經濟工作至關重要。今年沙河市的經濟發展目標和工作思路是什么?
戎華奎:我們結合實際,制定了今年沙河市的經濟發展目標:生產總值增長6.5%左右,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增長7.5%左右,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7%以上,服務業增加值增長6.5%以上;固定資產投資增長7.5%以上,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6.5%以上,進出口總值增長5.5%以上,實際利用外資實現突破;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增長7%和7.5%。
為了實現目標,我們明確了全年工作的總體思路,就是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,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,堅決落實中央和省委、邢臺市委經濟工作會議部署,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,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,自覺把沙河發展放到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戰略全局,積極融入中國式現代化河北場景的邢臺實踐,突出抓好“五個強縣(市)”和“數字沙河”“樂享沙河”建設,在加快建設經濟強市、美麗沙河上邁出更加堅實的步伐。
記者:聚焦經濟建設,今年沙河市在狠抓項目建設促投資、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以及全面深化改革創新等方面有哪些舉措?
戎華奎:我們堅持“全黨抓經濟、全員抓項目、全民抓招商”,切實形成大項目頂天立地、小項目鋪天蓋地的生動局面。突出抓好招商選資,堅持“抓大不放小”“一二三產和城建、民生項目一起抓”。深入實施“沙商回歸”和“招大引強”工程,探索實施縣處級領導公開晾曬機制,力爭每月簽約招商項目5個以上,落地項目3個以上,投產項目1個以上;每季度簽約、落地、投產10億元以上項目各1個以上。強力推進項目建設,加快推進總投資328億元的40個市級以上重點項目,力爭全年完成投資額高于去年實際完成額的20%以上。
緊盯建設特色鮮明的產業強縣(市)目標,圍繞構建“1+5”產業格局的發展思路,狠抓傳統產業改造升級和戰略性新興產業培育壯大。堅持以創建省特色農業產品優勢區、邢臺市鄉村振興示范區為抓手,做優做強40個2000畝以上現代農業園區,加速打造一二三產融合發展的現代化農業強縣(市)。
堅持向改革要動力,向創新要活力。深化玻璃技術研究院運行機制改革,提升冀南工業技術研究院研發水平,強化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,力爭今年全社會研發經費支出占GDP比重達到2.1%,推動縣域科技創新達到省級A類縣(市);省級創新平臺達到16家以上、高新技術企業達到30家以上、“專精特新”企業達到20家以上、科技型中小企業達到590家以上。
記者:今年沙河市在統籌城鄉融合發展,堅持生態優先、綠色發展,保障改善民生等方面有哪些舉措?
戎華奎:我們將以被確定為省城鄉融合發展綜合試點市為契機,加快構建城鄉一體化發展格局。堅持把鄉村振興作為實現共同富裕的必經之路,突出龍頭企業帶動,加快成立農民合作總社,推動各村集體合作社實質性運營,確保村級集體經濟年收入10萬元以上村達到100%。積極構建“北部向河(故河道)發展、東部擁湖(荷花湖、龍星湖)拓展”的城市新框架,強力開展城市更新行動和宜居沙河建設。
我們將堅持“全域治理、全力治理、全員治理”,持續優化區位布局、運輸結構、路網布局,統籌推進“減排、壓煤、抑塵、治車”,大力開展“全域控塵”專項行動,推動空氣質量持續好轉。
我們將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,扎實推進省和邢臺市民生工程涉及沙河事項,全力實施好2023年民生實事,用心用情用力解決群眾關心的教育、醫療、養老等急難愁盼問題;持續健全完善“村調、鄉化、縣統籌”三級聯動、源頭治理工作機制,不斷提升社會治理現代化水平。(邢臺日報記者孫建偉)